-


宁波市“我们的节日·中秋”暨我们的村歌村戏展演活动现场。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29日下午,在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一场融合了浓郁乡土文化与时代新风的宁波市“我们的节日·中秋”暨我们的村歌村戏展演活动在镇海区蛟川街道迎周村文化礼堂举行。
本次活动以“月满四明 村歌共庆”为主题,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宁波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旨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民族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培育文明乡风。
村歌轮番上演,彰显时代新声
活动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拉开序幕,开场村歌《城里的村庄》由慈溪市文明办选送,带领现场观众在歌声中感受轻纺村在时代浪潮中,既有现代产业活力,又保留乡村淳朴温情的独特画卷。
由镇海区蛟川街道迎周村选送的村歌《我在这里挺好的》,以当地为产业工人建设的“微笑公寓”为灵感,旋律真挚动人,歌词朴实无华,唱出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农村人在此安居乐业、共同奋斗的心声,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鄞州区文明办选送的村歌《一湾到底是大道》,则展现了20年来湾底村坚持以农为本,产村融合,促进共同富裕,带领群众闯出一条三产齐头并进,农商旅特色产业异军突起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的故事。
象山的《醉美泗洲头》,歌词极具画面感,“看灵岩奇秀,逐迎面飞流……”生动描绘了当地的灵山秀水和全域旅游建设成果。其优美的旋律与对共富路的坚定信心相结合,使其不仅是一首歌,更成为了推介乡村旅游的一张有声名片,传播价值显著。
为江北区安山村量身打造的歌曲《乡村的潮》则大胆突破,以民谣为底、摇滚为骨,并加入RAP(说唱)点睛,讲述了“把传统村庄生活过成‘诗和远方’”的乡村振兴故事。这种跨界融合的音乐形式,紧跟时代潮流,尤其对年轻群体具有吸引力,展现了传统乡村与现代文化碰撞出的火花。
此外,北仑区选送的《霞南的晚风》唱响红色基因与善治乡风,余姚市选送的《小村故事》承载着浓浓的乡愁与奋进心声,这些村歌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本次活动备受瞩目的亮点。





一首首村歌轮番上演。
村戏荟萃,传统非遗焕发新生
除了动人的村歌,展演中的村戏节目同样精彩纷呈,展现了宁波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
余姚市文明办选送的村戏《学习新思想·奋进展新颜》,用非遗马灯调说唱的形式,琅琅上口地演绎展示了陆埠镇新的发展面貌;
江北区的宁波走书《慈城年糕》,讲述了地方特色美食的传说,韵味十足;
奉化区的宁波走书《弄堂里的故事》,聚焦社区银龄志愿者的共富历程,温情满满;
宁海县的宁海乱弹《夜奔》,展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
镇海区的越剧《穆桂英挂帅·出征》,创新融合鼓舞,气势恢宏;
海曙区的《一颗糖丸》,以四明南词结合流行乐,深情讲述“糖丸爷爷”顾方舟的感人故事……
这些节目充分体现了基层群众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的智慧与热情。




现场村戏荟萃。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文明乡风润泽心田
展演现场,来自宁波各区(县、市)的27个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歌、村戏节目轮番登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与创新,更有对新时代乡村风貌、幸福生活和奋斗精神的深情礼赞。
本次展演活动不仅为市民和村民奉献了一场高水准的乡土文艺盛宴,更是宁波市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培育文明乡风的一次集中检阅和成功实践。一个个源自田间地头、充满泥土芬芳的节目,承载着乡音、乡愁、乡情,凝聚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生动展现了在党的政策引领下,宁波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丽图景。
活动在全体演员和观众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和对中秋佳节阖家团圆的期盼中圆满落下帷幕。这批兼具艺术性、思想性与传播力的“村字号”文艺作品,唱出了村民的心声,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活力与自信,也展示了宁波各地村庄丰富的文化底蕴。


现场观众反应热烈。
来源:甬派客户端
编辑:乐冬妍 二审:朱琳 三审:王剑锋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鼓励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