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新闻 记者 钱祎 应磊

纪念活动当天的专题访谈。杭勇 摄
她是藏于暗战、以身许国的巾帼英雄,也是多才多艺、温婉柔和的浙江女儿——
随着近日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朱枫烈士的故事再一次被人们热议。
今年是朱枫烈士诞辰120周年。10月23日,在朱枫烈士的故乡宁波,由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省国家安全厅主办的“沉默的荣耀 永恒的信仰”系列纪念活动举行,深切缅怀这位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隐蔽战线英雄。
位于镇海中学的朱枫故居,松柏青翠,枫叶如火。这里曾是朱枫青少年时居住、会友的地方。纪念活动当天,朱枫、吴石、陈宝仓、聂曦等烈士的亲属代表,隐蔽战线先辈罗青长、何遂的后人,还有省国家安全厅干警代表以及宁波市委、市政府代表,在朱枫烈士雕塑前轻轻放下花篮、仔细整理缎带……

大家在朱枫故居敬献花篮,向烈士像三鞠躬。杭勇 摄
松涛阵阵,哀哀动情;河水呜咽,如泣如诉。所有人都站得笔直,低头默哀,只有风扫过松枝的声音,像在替烈士再看一眼如今的家乡。
朱枫烈士的孙女朱容瑢站在最前面,现场捐赠了奶奶的遗物。除了朱枫烈士曾使用的名片,还有一件精致的绣品,是朱枫烈士亲手绣的。
一块椭圆形的镜罩,绿色花边缀着紫色小花,中间的粉色布面上,是几行李白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娟秀的字体,细腻的针脚,展现出绣品主人高洁的品格。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才情横溢、充满柔情的江南女子,怀揣着情报急行,蹚过了无数刀山火海。

朱枫烈士孙女朱容瑢捐赠奶奶亲手绣的镜罩。杭勇 摄
朱容瑢回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她的奶奶便已投身革命洪流。朱枫出生在镇海一个富裕家庭,为了支援抗战,她一捐再捐,倾其所有。1940年,当朱枫得知桂林新知书店总店没有资金印刷抗日刊物时,立刻将存在上海保险柜的3克拉钻戒取出,卖出的钱用于支持书店。
这枚3克拉钻戒,是朱枫外婆的遗物。“就是这样一个传家宝,在革命需要时,奶奶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了。”朱容瑢说。
“身为革命者,我想奶奶从没有后悔。面临身陷囹圄、局势危殆的困境,爷爷奶奶互赠了一缕头发,这是革命者之间的生死约定。”朱容瑢的讲述,令众人动容。
一缕头发,多轻的纪念,却藏着多大的决心。
是什么力量让这位衣食无忧的大家闺秀,义无反顾地成长为坚定革命者?
“英雄不是天生的,他们只是在关键时刻作出了抉择,选了国家,选了信仰。”朱容瑢说。
《沉默的荣耀》中,烈士们在生死关头并肩赴死,缓缓走入光芒的一幕,不少观众看哭了,直呼“明知结局,却依然无法抑制内心的震撼与悲痛”。
正如该剧总编剧卢敏说,“他们的人生选择,暗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说起朱枫的牺牲,在场的人眼眶泛红。
1950年6月10日,台北马场町刑场。朱枫穿着碎花旗袍,和吴石、陈宝仓、聂曦3位战友一起,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倒下,年仅45岁。
让人揪心的,还有她的归乡路。
牺牲后,她的骨灰长期流落岛内。由于原名“朱谌之”被错写成“朱湛文”等原因,一找就是60多年。经国家安全部和社会各界多方努力才于2010年回归大陆,次年安葬于故乡宁波镇海。
“那天我舅舅怀抱盖着党旗的骨灰盒,一步步走上200多级台阶,说‘妈,我们到家了’。一路上,镇海群众自发列队,举着‘欢迎烈士回家’的横幅,场面十分感人。”朱枫烈士的外孙徐宁初回忆。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2017年,国家安全部命名朱枫故居为“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镇海革命烈士陵园内的朱枫墓园,以及以她名字命名的“枫园”,都是人们缅怀烈士、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
23日下午的访谈会上,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之子罗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他说,父亲对朱枫、吴石等“老朋友”们的事迹一直念念不忘,“父亲说,这些烈士为我们祖国的解放事业和统一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年轻人听。”
越来越多的群众也自发前来追思英烈。“每次路过朱枫故居,都觉得她从未远去。”他们感慨地说,朱枫、吴石等烈士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后辈将永远铭记。
“英雄一直在我们身边。”镇海中学学生代表说,他们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了解了朱枫烈士的事迹,一定会继承先烈遗志,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朱容瑢看着这一幕幕,笑了。她说:“奶奶要是知道,肯定特别开心,她的生命与信仰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革命烈士的精神,从来不只是停留在过去,新时代的隐蔽战线同样英雄辈出、事迹感人。
那些战斗在反颠覆、反霸权、反分裂、反恐怖、反间谍“五反斗争”的国安卫士……他们都是“沉默的荣耀”,都在替革命先烈们守护着大国长安。
傍晚时分,朱枫故居不远处的学校田径场上依然热闹,少年们奔跑跳跃、朝气蓬勃。有人在留言本上写下:“忠诚贯日,烈魂长存,丹心可鉴,薪火相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