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宁波 | 全市5.4万余人登记捐献,诠释“生命

宁波 更新于:2025-03-30 11:23
  • 昌黎散人

    活动现场,人们一起向捐献者致敬。

    3月28日的宁波,春寒料峭。在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一朵朵菊花在风雨中微微颤动,仿佛在轻声诉说那些未完的故事。

    上午,2025年宁波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

    风,是逝者的呢喃;思念,是生者的心声。纪念墙上,一张张笑脸永远定格;墙下,亲人们已泪流满面,每一滴泪,都在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

    “妈,您看,我和妹妹都签了捐献协议。”黄铭秀的女儿轻轻抚摸着纪念墙上母亲的照片。这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生命最后一刻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角膜帮助他人重见光明。

    “我要捐献自己的遗体和有用的器官。这是幸福的归宿,也是我的夙愿。”母亲这句生前常说的话,成为女儿们最珍贵的回忆。两个女儿在送别母亲后,也毅然签署了捐献志愿书,续写着这场特殊的“生命接力”。

    活动现场,人们为亲人细细擦拭头像上的灰尘。

    纪念墙上,朱和艳那张定格在47岁的笑容格外醒目。

    “妹妹终于不用再受苦了。”姐姐哽咽着说。这位与肝癌抗争了17年的女教师,在生命临近终点时选择成为宁波大学医学院的“大体老师”,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她总说,如果能帮到别人,就是最大的安慰。”朱和艳的母亲告诉记者,女儿的眼角膜已经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这比什么都值得。”

    活动现场,15岁的小灵儿带着弟弟静静伫立。她的父亲潘祖礼是宁波有名的“最美空调工”,七年前因意外离世,后捐献了器官。

    “爸爸救了好几个人呢!”小灵儿眼圈红红地说。如今,这个坚强的女孩即将升入高中,弟弟也要上小学了。“我们会像爸爸一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据统计,至今,全市器官、遗体(角膜)志愿登记者已达5.4万余人,实现器官捐献454例、遗体捐献332例、角膜捐献656例,成功挽救了2700多人的生命健康。

    每一位捐献者、每一例捐献,都诠释着“生命永续”的深刻内涵。

    镌刻着800多位捐献者名字的纪念墙,就像一本厚重的生命之书。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关于爱与勇气的故事。

    他们虽然远去,却永远活在受助者的心跳里和光明中。

    器官捐献协调员汪敏在述说捐献者聪聪的故事。


    来源:甬派新闻客户端

    编辑:朱琳 二审:陆雅倩 三审:王剑锋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鼓励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